2024/10/05

  作者:郑祥荣(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、体育教育系主任)

  体育美育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。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,开齐开足体育课,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、健全人格、锤炼意志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、国务院深入推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,国家领导人发表系列重要讲话,出台系列改革文件,为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
  体育的功能是强身健体,同时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,具有特别的审美价值,如愉悦身心、追求美感、提升境界、人格塑造等。当前,体育运动功能在实践中还缺乏动力,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、身体活动缺乏症及体育如何融入全民生活等问题还得不到有效解决,一定意义上说,也是因为体育运动的美育功能被淡化,体育运动中的审美体验和生命价值被忽视。

  体育之美在于体验

  20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•贝尔提出,艺术(审美)是“有意味的形式”,形式是美的重要部分,审美活动中没有好的表达形式,就很难给人以深刻的情感体验。体育运动中就蕴含着丰富的“有意味的形式”,体育运动是由知觉、动作、练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三维体系,是身体通过长期练习形成的个性化、自动化、合乎某种规则的行为方式。其形式或变幻莫测,或稳定精准,或规范一致……使其表现出独有的审美特质。这种特质给人以充分的审美体验和审美灵感,让生命充满活力和想象。

  (一)体验身体展示的和谐之美。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,达•芬奇认为,美感是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,人体与大自然共有特性有协调、对称与稳定,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,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。而运动则可以让肌肉更发达,身材比例更和谐,技能把握更快速,以毅力和耐力克服了身体自身的惰性和懒散,体现肢体的和谐之美。

  (二)体验身心控制的专注之美。体育运动技能多以一种动态平衡来展现。难度越大,对自我平衡能力要求越高。专注之美来源于神经系统对身体各个部分进行有效控制,让身体处于放松、自然状态,不断克服内心的焦虑和紧张,体会精神的专注、生命的从容。

  (三)体验运动轨迹的变幻之美。运行轨迹千变万化,是参与者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展示,这一点以各种球类运动为代表。体验球路轨迹之变幻实质是体验生命中永恒的创造之美,它来源于一些意想不到、充满创造力的传球、射门或投篮路线等,其运行轨迹千变万化,是参与者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展示,它克服内心的单调和枯燥,感悟生命的生动和有趣。

  (四)体验线路落点的精准之美。对于球类线路和落点变化的追求体现为精准和稳定,线路和落点精准是球类项目运动魅力的体现,也是运动之美的具体反映。感受运动线路之精确实质是体验生命中永恒的精致之美,需要付出持续的努力,它克服内心的涣散和沮丧,感悟生命的专注和耐心。

  (五)体验节奏韵律的奇妙之美。不同运动项目节奏变化迥然。跑步是一种需调整步幅、节奏、平衡,控制呼吸的运动,形式简洁,奔放松弛。一些球类项目,则需要通过选择不同技术动作来控制节奏。体验运动节奏韵律之变化实质是体验生命中永恒的节奏之美,体验不同节奏之变化,它克服了内心的浮躁和杂乱,感悟生命的变化和韵律。

  (六)体验规则运行的严谨之美。体育运动有着严谨、规范和系统的竞赛规则。规则是运动项目的生命线,每个运动项目都必须在规则的指导下运行。没有规则,运动项目就无从开展。遵守竞赛规则实质是体验生命永恒的秩序之美,它克服了内心的松散和敷衍,感悟生命的严谨与有序。

  一方面,不同体育运动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,呈现出丰富多彩、独具魅力的体育审美世界。另一方面,身体是认识世界的基础,是具体的、情境化的存在,身体既是审美主体也是审美对象,身体直观感受的具体性、生动性、变化性和多样性,表现和实践了审美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。

  体育之美在于创造

  美感的核心在于创造。人的身体是具体的、开放的、可交流的,通过身体表达对生命活动、生命体验和生命境界的理解,生命在于创造,永不停息、止于至善。体育是以身体为主体,在与体育形式的融合中,体现为对生命意识的表达,不断提升感知美、发现美、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。

  一是立足课堂感知美。学生在体育课堂中,不断深化对相关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,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、基本学习方法和手段,以及体育健康知识等。学习训练过程也是接受体育审美启迪的过程,是个体感知美和发现美的过程。个体在运动体验中不断调动和唤醒机体的细胞和组织,身体机能不断改善,运动技巧随之提升;运动技巧的提高,又会产生“热爱”“陶醉”等情感意志,从而提高个体参与运动的自觉;运动技能也进而提升到熟练、稳定和精确,再到技能形式创新,体育审美也就进入到创造美的更高阶段。

  二是深入家庭表达美。要进一步发挥体育的审美功能,让体育在家庭育人中发挥更大作用。体育融入家庭生活必须改变思想观念,将着眼点由仅仅关注身体活动促进健康的实际效用,转向人们在身体活动时的体验,立足于人的整体,在情感、认知和身体等相互关联的多种维度上激发动机和培养能力,促成家庭成员终身参与身体活动的行为习惯。通过家庭成员一起参与各类体育活动体验,注重趣味性,不断提升家庭成员的身心素质,培养共同的兴趣和爱好,感受和体验体育之美,共同促进体育审美素质的提高,打造和谐向上的新时代家庭。

  三是融入社会创造美。让学校体育走进企业,开展项目化、团队化、专业化、趣味性的体育,发动更多群体积极参与体育活动,让更多企业参与和支持体育事业,不断促进体育的形式创新。组织师生走进社区,建立校地合作良性互动机制,不断服务社区体育,在社区实践中提升体育审美素质。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,注重氛围营造,增强体育的愉悦功能,促进居民常态化体育锻炼,增强居民身体健康素质,促进体育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,让体育在参与建设美好生活中发挥更大功效,让新时代体育美育理念深入人心。

  体育之美在于对生命的超越

  体育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体育的各种运动形式既是力与美的外在呈现,也是内在生命的律动,具有深刻而有趣的生命意蕴。在运动形式的深刻体验中,唤醒个体对生命的认知,感悟生命的创造精神,达到超越生命的审美境界,充分彰显体育在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。

  一是从技术到艺术。体育作为一种审美活动,其过程是从技术提升到艺术升华的过程,是在各种组合和创造中展示独特的存在,深刻诠释着人的自由与创造的生命本性。一种体育形式体验就是一次生命状态的自我展示,一次生命态度的真情流露,一次人生境界的自我提升。哲学家冯契先生认为,技术成为艺术会使人感到自由的愉悦,人的艺术理想体现在生动形象和感情的结合,随便在哪个领域,真正达到体验高峰,它的活动就会具有审美自由。体育审美体验是不断反思、实践与创造的过程,个体通过发挥自我主导地位和创造性,提高对运动形式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,为运动形式美感经验和生命精神的实现创造主体条件和实践动力。

  二是从形式体验到审美感悟。不同体育项目都有其自身丰富的形式,它和个体的丰富体验、心灵感悟及精神品质是紧密结合的整体。长期练习和领悟可以转化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,开阔心胸、净化心灵。个体在参与过程中,随着对技能形式的熟悉,会不断产生审美感悟。感悟到融洽、优美、澄净、从容、生动、有趣、变化、韵律、专注、耐心、严谨与有序等积极向上的生命特质,这种生命体验与体育所具有的公平、协作、平等、守纪、尊重等价值理念是相互融合的。运动形式审美体验不仅满足主体审美需要,更重要的是运动中的情感体验与自觉理性思维结合上升为审美经验,塑造自我生命精神。

  三是从臻于至善到审美超越。个体在追求技能精益求精、臻于至善中实现自我塑造及自我超越,收获生命的自由境界。在体育运动的深刻体验中,经历从模仿、熟悉到创新的过程,不断追求技能完善,不断面对困难,不断挑战自我,沉淀了开放包容、乐观豁达、积极进取的品质。在体育运动的深刻体验中,长时间持续的体能和素质训练,强调对身体的自我约束,养成了自制自律、耐心专注的习惯。在体育运动的深刻体验中,不断克服浮躁、恐惧和焦虑,努力让内心平静、静中生慧、宁静致远,形成了通透澄澈、从容镇定的心态。在体育运动的深刻体验中,由于生命对自由创造的渴望和追求,因而运动过程必然经历自我否定、自我肯定又到自我否定的过程,培养了自我反思、自我批判的意识。

  体育增强意志,运动改变生活。在体育运动中体验生命状态,感悟生命精神,超越人生境界,使人深刻感受到生命的丰富性、独特性和创造性,不断收获感动、力量和希望,使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和价值,这正是审美观照下的体育运动带给人们的终极追求。

  【注: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。课题名称:人文视域下青少年运动技能形成机制与路径研究 编号:16BTY066】

  来源: 光明网-学术频道

Related posts

放统计代码